欢迎访问

通栏广告测试

12年磨一剑,终夺冬奥金牌,梦圆冰场

2022年02月06日 11:29:30

12年磨一剑,终夺冬奥金牌,梦圆冰场

——记者采访手记

   范可新2015年12月13日2015-2016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上海站比赛中获女子500米冠军

  回忆范可新近20年的短道速滑人生,就是一部鲜活的青春奋斗史。她逐梦前行,用奋斗演绎无悔青春。

  9岁时,因无力承担舞蹈学费,范可新被母亲聂桂玲送去学滑冰。

  2009年,年仅15岁的范可新崭露头角,获得了全国短道速滑联赛哈尔滨站女子500米冠军。

  2010年10月,刚满17岁的范可新被召入中国国家队,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短道速滑世界杯,和队友周洋、刘秋宏、张会夺得女子3000米接力金牌,成为世界冠军。

  2011年3月,范可新第一次参加短道速滑世锦赛,荣膺女子500米冠军。

  2012年3月,范可新在上海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女子500米决赛中以44秒438卫冕该项目冠军,帮助中国队在该项目上实现了五连冠。

  2014年2月22日,在索契冬奥会上,范可新在女子1000米决赛中以1分30秒811获得亚军,收获了个人第一枚冬奥会奖牌。

  2018年,在平昌冬奥会上,范可新与冬奥奖牌擦肩而过。

  2022年2月5日,在北京冬奥会上,范可新和队友曲春雨、任子威、武大靖夺得混合2000米接力比赛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拿到的首金。

  20年来,短道速滑世界名将范可新,一直在银色赛道上追逐着自己的冠军梦,放弃与家人新年团聚的机会也无怨无悔。

   2017年范可新来到七台河体育中心与家乡小运动员互动

  范可新是从“冬奥冠军之乡”七台河走出去的运动员。作为范可新家乡的媒体人,我一直关注着范可新的成长和进步,用笔记录着她与她的速滑人生,可以说是她追梦路上的见证人。

  2月5日,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范可新和队友曲春雨、任子威、武大靖夺得混合2000米接力比赛金牌,这不仅为中国短道速滑队迎来了开门红,而且在中国冰雪体育史和七台河短道速滑史上又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混合2000米接力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新增比赛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刺激的短道速滑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男女配合、完成接力等要求极高。此次比赛中国队夺冠,对于中国短道速滑事业和短道速滑运动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开挂人生的背后必有难忘的经历。范可新高光时刻的背后亦有辛酸和苦楚:

  贫穷催生梦想。范可新小时候住的是不足1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吃饭用的是茶缸,因为没钱交学费,放弃了挚爱的舞蹈。9岁刚开始学滑冰,梦想的种子便开始生根发芽。她立志要坚持滑下去,实现冠军梦,改变家境贫寒的状况,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历史和奇迹。

  伤病无法撼动梦想。训练受伤对于范可新来说是常事,磕坏胳膊,撞青腿,磨破脚……为了坚持滑冰,她从小就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伤痛。2008年,她被确诊为青春期缺铁性贫血,饱受头晕、乏力的折磨,但她咬牙坚持训练。

  宠辱不惊,必成大器。从世锦赛500米夺得“五冠王”,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收获银牌,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出师不利,再到2022北京冬奥会夺金,范可新的冰上运动生涯就像坐过山车,起起落落,欢笑和泪水交织,经历过高光时刻,也曾陷于低谷,但无论怎样,最终她顶住了压力,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

  爱相随,动力无限。回首范可新的短道速滑生涯,一直有股强大的力量——爱,在激励着她。家人、亲友、教练、队友、爱心企业、家乡人民,党和政府,一直都是她坚强的后盾。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为她家解决了住房、就医等实际困难,让她安心滑冰,没有后顾之忧。“你赢了,我们为你喝彩;你输了,我们用热情勉励你。”七台河人民一直关注着她的每一场比赛。

  谁的运动生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范可新用勇气、自信和付出,让青春之花在奋斗中永不凋谢芳香四溢。范可新,我们为你点赞!你是“冬奥冠军之乡”七台河的骄傲与荣耀!希望你在2022北京冬奥会上再接再厉,披荆斩棘,续写传奇,书写更加精彩的速滑人生!

  文/摄: 记者袁晓玲 秦存广

  责编:张永春 张旭 李凤茹

  审核:张金华

  统筹:邱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