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通栏广告测试

关于七台河市参评2022年度黑龙江省新闻奖作品公示(三)基础类电视

2023年04月21日 15:20:04

聚才引智 赋能乡村振兴

【导语】日前,我省首个县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勃利经济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动。勃利县成功引进黑龙江大学两名博士后贾向前和刘洋入站,高端人才凤栖梧桐,为勃利县经济发展再添人才动力。

【画外】博士后刘洋是土生土长的七台河人,在外求学多年,取得学历后,她决定回到家乡,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家乡经济建设服务。入站后刘洋主要以勃利县中药材黄芩苷提取产业为科研方向,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助力勃利县生物制药、中草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希望为家乡中药材深加工技术提升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同期】黑龙江大学博士后刘洋:我会针对黄芩苷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优化,并且提供详实可靠的科学数据支撑,希望能够助力推动科学栽培技术的推广,致力于在增收增产的同时提高中药材的品质。

【画外】刘洋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查看中药材长势。近年来,勃利县中药材发展成果显著,在勃利县中药材品种展示园有金莲花、黄芩等十多种药材,刘洋询问工人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并因地制宜提出整改建议。

【同期】勃利县中药材品种展示园工人韩文海:博士上我们这来指导,我们这种的芍药、桔梗,都挺好的。

【画外】另一位博士后贾向前入站后,以蓝靛果提取物活性研究、黑木耳新品种培育为科研方向,经常深入勃利县天护黑木耳种植基地,询问种植户龚守道木耳种植采摘情况,并提供技术指导。

【同期】黑龙江大学博士后贾向前:目前我们课题组主要大力开发具有高产,口感好,耳型优良的黑木耳新菌种,以此实现提高黑木耳经济价值,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画外】看着木耳朵肉肥厚品质好,正在晾晒的木耳也都已经被预定出去,龚守道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期】勃利县天护黑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龚守道:往年这一袋就能出到一两,经过她精心的技术指导,我们今年这一袋都能产到一两六,非常感谢贾向前博士。

【画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充分吸纳、集聚博士后人才,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勃利县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势,能源资源优势,构建科研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造和赋能博士后工作站平台载体。在《新时代龙江振兴60条》重磅发布后,勃利县持续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配合,确保人才引进工作落到实处。

【同期】勃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张明佳:我们将用情用心关爱人才,全面打造有效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良好环境,让人才在勃利县安心安身安业。

接续奋斗 书写荣光

【导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为体育事业发展明确了奋斗方向,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体育强市目标不放松,汇聚才智集中发力,打造全国短道速滑七台河冰上运动培训基地,转训基地,赛事基地,再创“奥运冠军之城”新辉煌。

【正文】

(画外)在新建小学速滑训练课上,速滑队教练王凤祥正在给学生们讲解速滑相关动作。速滑课是新建小学特色体育课程,“好苗子”还能入选校园速滑队。

(同期)新建小学学生单若涵(我的偶像是王濛,我要像王濛一样,成为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

(同期)新建小学体育老师兼短道速滑教练王凤祥(希望能带出越来越多的冠军人才,给家乡添彩,给祖国争光。)

(画外)新建小学自1985年开展冰上速滑运动,已有37年历史,先后培养出张杰、刘秋红等多名短道速滑冠军。通过几代新建人不懈努力,输送的短道速滑队员共获得世界大赛金牌18枚。新建小学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校园冰雪活动特色校”。

(同期)新建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岗(我们将继续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七台河市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短道速滑后备人才。)

(画外)2014年,我市实施“体教融合”,在市县乡三级累计创建16所短道速滑特色校。今年,勃利县5所特色学校的成立,对我市短道速滑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同期)七台河短道速滑教练员赵小兵(特色学校的创建,不但填补了勃利县短道速滑项目的历史空白,而且还能为农村,还有乡镇这些具有运动天赋的怀揣冠军梦想的这些孩子们,搭建了一个通往世界赛场的这样的一个桥梁。)

(画外)眼下,我市已形成了“特色校-基础班-重点班-省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输送梯队模式。目前,全市短道速滑项目注册运动员1380名,成为全国短道速滑人才储备最充足的城市。2021年4月,全省首个“省队市办”落户七台河;今年,省体育局又在我市推行“省队院办”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域外小队员前来学习滑冰,这种模式也给全国各地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期)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七台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打出我们特色的短道速滑冰雪项目,大力的培养优秀的短道速滑后备人才。这是七台河给全国做出的贡献,是给我们体育强国迈进新征程打定的一个基础。)

(画外)11月11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奥委会主席高志丹向七台河市颁授“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这更加激发了七台河体育人的奋斗热情。

(同期)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冬梅(我们将持续体教融合梯次培养之路,夯实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实施体育人才战略,延续奥运冠军之城的辉煌,为中国体育事业贡献我们七台河的力量。)

领跑全省氢能产业  新赛道“氢”装上阵

【导语】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七台河大地,蓄满产业发展的澎湃“氢”动力。近日,七台河市加氢加油充电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启动,一个承载着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项目正式落地,七台河成为全省氢能产业率先领跑者,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现场】记者 刘东鹤:这里是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氢气提纯项目的调试现场。宝泰隆公司生产的副产品甲醇尾气通过管道,进入我身后这样的变压吸附装置,经过氢提纯就可以得到高纯度氢气,像这样的一套设备,每小时就可以生产8000立方米氢气,为七台河市加氢加油充电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

【画外】宝泰隆公司厂区里,硕大的氢提纯装置气派十足,工人们正加紧调试,设备各环节运行平稳。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七台河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出资4000万元,成立黑龙江中油绿燃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抢滩“氢”产业布局,尝试传统加油、绿色充电、终极加氢相结合的新模式。

【同期】七台河宝泰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张戈:宝泰隆氢能项目可生产纯度达6个9以上的氢气,可直接用于氢能源汽车的加注。

【画外】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为项目提供重要的氢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推动下,氢能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目前,公司可年产5700吨氢气,未来,最大氢能供应量可达每年140000吨。

【同期】七台河宝泰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经理 高明彦:宝泰隆氢提纯项目可以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实现高碳生产低碳排放推动企业绿色低碳环保发展。

【画外】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稳煤固基、转型发展、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打造“53211”超千亿级产业集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这片寒地黑土成为吸引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同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销售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 梁生光: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对氢能产业非常支持,我们也将加快发展步伐,尽早将项目建成,为七台河市绿色发展贡献央企的力量。

【画外】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龙江”,七台河将以加氢加油充电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为契机,打造闪亮的“龙江氢能”品牌,引领带动更多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同期】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科科长 徐姗姗: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第一座油、氢、电综合能源补给站,有利于七台河市抢占氢能源发展新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项目建设加速跑 绘就发展新蓝图

【导语】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烈氛围中,我市各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大干快干的热潮,工程车辆来往穿梭,工人们紧张作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

【现场】记者张烨:这里是联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建设现场,现在开建的七条生产线,已有4条生产线进入设备、管道仪表安装阶段,其中2条生产线已完成通水、通电、单机调试,配套的热电、污水、生物肥项目也在有序调试中,预计在今年就能分批开始投产。

【画外】总投资120亿元的联顺生物制药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只用42天。这个项目主要致力于兽用原料药、人用药、生物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42亿元,利税52亿元。

【同期】黑龙江联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马融: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我们将加班加点保证项目顺利投产达效,全力以赴完成各项任务,为七台河市高质量发展助力。

【画外】走进龙江万锂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万吨锂电负极材料二期项目车间,已进入全线试生产阶段。该公司是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也是东北唯一一家全国少有的负极材料“一体化”工厂。

【同期】龙江万锂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郝立伟: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年产值近 12 亿元,对促进我市石墨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画外】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城市发展提质增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市全力推进亚行贷款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及水厂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同期】市供排水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纪纯:新水厂投入以后,除了水量上得到很大提升,能够满足我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同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由合格水变成优质水。

【画外】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项目建设的“生命线”。项目快速推进背后,离不开项目服务专班的精准服务,他们不等不靠,不推不拖,成为七台河市项目快速推进的重要“推手”。

【同期】市重点项目专班服务专员王成龙:市重点项目专班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项目为王的理念,落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要求,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为实现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专班力量。

【画外】据了解,2022年七台河市全市重点项目117个,总投资339亿元。截至目前,开复工项目115个;完成投资81.2亿元,投资完成率106%。其中83个产业项目全部开复工,34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复工32个,列入省重点项目21个,全部开复工。一个个优质项目集群发展,一批批优势产业强势崛起,成为拉动七台河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系列报道:《张杰:追梦,在七台河!》

(一)坚守冰上的“冠军教练” 

【导语】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民冰雪运动热情。近日,记者走进七台河体育中心短道速滑训练场,看见努力训练的孩子们和辛勤育苗的教练张杰,亲身见证七台河这座“冬奥冠军之乡”强大的“能量场”。本台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张杰:追梦,在七台河!今天播发第一期:坚守冰上的“冠军教练”。

【画外】张杰是从我市走出的世界冠军,她是两届世界大冬会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队成员,曾在短道速滑世锦赛中打破世界纪录。2014年,张杰回到家乡七台河,担任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主教练。她每天要带领学生在冰上滑行超过十公里,不仅消耗体力,还要传授学生滑冰技巧,她说,只有日积月累,踏实苦练滑冰技能,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水平的滑冰人才。

【同期】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主教练  张杰:现在,我们七台河启动了两块冰(场),这是我们政府的态度,为了支持短道速滑的工作和训练,培养这些后备人才。这个大馆叫综合馆,还有一个训练馆,两块场地同时进行(训练)。

【画外】说起张杰教练,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队员王凯墨深有感触。他说,每次训练前,教练张杰都会带领他们围着冰场周围慢跑,进行四肢拉伸运动和速滑陆地训练,一系列上冰热身后,穿上冰鞋、护膝,戴好头盔和护目镜,直奔冰场滑去。

【同期】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队员  王凯墨:我来这3年多了,教练对我们也是特别的关心,她训练的时候很严格,我滑冰的所有技能都有所提高。

【画外】如今,我市11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18支短道速滑队,500余名在训运动员,筑成了短道速滑人才金字塔。张杰说,自己的使命就是帮助孩子们实现冠军梦想。

【同期】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主教练  张杰:七台河走过了这么多年,我们成功的经验就是在于输送,下一步我们七台河会沿着这样的路线往上走,输送到省队、省青年队的运动员,代表我们家乡七台河。最终能够真正地实现,我们七台河的孩子,依然战斗在国家队的行列里,为国争光。

系列报道:《张杰:追梦,在七台河!》

(二)冰上飞驰的“接棒人”

【导语】借势奥运“冬”风,点燃冰雪激情。从普及冰雪运动到聚力冰雪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七台河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阔步向前,为中国短道速滑事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系列报道《张杰:追梦,在七台河!》今天播发第二期冰上飞驰的“接棒人”。

【画外】七台河体育中心冰场内张杰正带着30多名小队员在冰场上练习滑冰。家住五常市的李心妍,在网络上了解到七台河市冬奥冠军辈出,她专程来到七台河学习短道速滑。

【同期】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队员  李心妍:一真都想来到这边(训练),就像张杰教练还有大杨扬姐姐那样,拿世界冠军、冬奥冠军。

【同期】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主教练  张杰:我们有好的训练条件,有七台河这张短道速滑冬奥冠军的名片,也有为这些孩子服务的教练员们,所以,他们来到这。

【画外】七台河籍运动员范可新在北京冬奥会夺金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短道速滑是一种传承,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七台河小孩,能接上我的这一棒。”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队员刘靖薇的愿望就是:“争取接上这一棒”。

【同期】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队员  刘靖薇:我要刻苦训练,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拿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

【画外】在七台河这块涵养冠军气质的土地上,有一代又一代像张杰们的速滑教练默默耕耘,一茬又一茬运动小将们奋楫笃行,不断擦亮“冬奥冠军之乡”的城市名片。

系列报道:《张杰:追梦,在七台河!》

(四)特奥速滑托起爱的翅膀  

【导语】在“冬奥冠军之乡”七台河,有一支特别的短道速滑队伍,队员们都是有智力或精神疾病的孩子。这支队伍成立于2014年,教练张杰是七台河首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多年来,张杰坚持不懈地训练,让孩子们从站不稳到学会滑冰,并喜获世界冠军。系列报道《张杰:追梦,在七台河!》今天播发第4期:特奥速滑托起“爱”的翅膀。  

【画外】特奥速滑队的孩子们像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小天使”,单纯善良,但要给这群“小天使”上课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同期】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速滑队教练员  张杰:我们在训练的时候说,孩儿啊,蹲下来,不会,怎么办?我们就要用手把着他,来,蹲下来,边说边辅助他,让他蹲下来。

【画外】张杰把特奥队员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孩子们也把张杰当作妈妈,都叫她“教练妈妈”。

【同期】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速滑队队员  韩德乾:感谢教练妈妈,给我买的新鞋。

【画外】训练间隙,孩子们喜欢围在“教练妈妈”周围,跟她抱抱,给她捶背。在张杰心中,比冠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康复起来,融入社会。

【同期】市特殊教育学校特奥速滑队教练员  张杰:你看,大唐现在已经上学了。然后,那个是阿民,阿民前段时间当快递小哥,现在他在当保安。你看,每个孩子都能够一点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们运动给孩子们带来的康复,他能够回归社会。

【画外】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特奥、关注特奥,张杰说,这支队伍要永远给孩子们留着,只要孩子们喜欢,就一直相守,一路走下去。

龙湖矿:“四新”引领矿井安全生产高效发展

口:龙湖矿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公司党委、公司工作要求,大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准备、新材料,切实把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应用到安全生产中,提高生产力和安全保障力。

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井下地质条件复杂的实际,龙湖矿各级干部切实转变思想,凝聚思想共识,从打破传统的作业观念入手,强力推进新工艺、新装备应用。

同期声:龙湖矿矿长  赵焕刚任何一项新工艺、新装备都不一定完全符合煤矿现场的实际应用,我们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专业副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密切与厂家的合作,落实各方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跟班写实,合智合力,推进“四新”应用实践的技术革新。

在极寒地区创新充填开采工艺是龙湖矿一大亮点,开辟了龙江充填开采先河。他们把充填工艺与“N00”工法有机结合,实现了无煤柱、免掘进开采,最大程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改进充填材料配比,提高了充填膏体强度,提升了安全把握程度。

同期声:龙湖矿副矿长  贾中海我们在干中学、在干中摸索,使充填开采工艺日臻成熟。在充填开采过程中,充填区实行双管路同步充填,提高了充填效率。我们的研制管路压力报警和投料监测装置,有效减少了堵管现象发生。同时在小断面巷道应用吊挂皮带,实现了一巷多用。今年一季度,龙湖矿充填开采完成产量46324吨,实现利润2393万元。

应用钻装一体机对龙湖矿来说是一个新课题,由于钻装一体机操作技术要求较高,而龙湖矿职工的操作水平较低。针对这一问题,龙湖矿加强操作人员培训,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同时,他们进一步做好设备保养,严格落实包机责任人,设立检修保养管理台帐,保证了设备正常运转,发挥了设备的最大效能。

龙湖矿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聚集科技研发,自制转载皮带机,改造转载皮带机液压系统,取消了转载皮带机行走轨道和行走轮,重新安装了六棵伸缩梁千斤和6+1操控阀组,可集中控制伸缩梁千斤。他们通过配合使用电机车和矿车的,使转载皮带机进退升降自如,实现了与钻装机有效衔接,解决了钻装机移动行走的难题;自制钻装机掩护装置,提高了掘进爆破效率,收到了良好效果。

成功实施掘进全断面一次爆破是龙湖矿配合使用“四新”应用取得的新成果,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长山高度重视应用掘进全断面一次爆破工艺,多次到龙湖矿开拓区7729掘进工作面现场指导和带班作业,与龙湖矿干部共同分析爆破参数,合理设计掏槽眼深度,研究低压封孔工艺,使开拓区干部受益匪浅。

同期声:龙湖矿开拓区区长  李春波开拓区7729掘进队通过应用掘进全断面一次性爆破生产工艺,实现了掘进精细化打眼放炮,不仅放炮时间短、降尘效果好、生产效率高、装药量少、成本低、爆破效果好,而且巷道眼痕均匀、工程质量高,为安全运输创造了良好条件。

掘进一次性爆破工艺的重点是封孔工艺,龙湖矿开拓区在改进低压水袋封孔工艺上开动脑筋,在水袋末端增设反向开口,有专用夹具填装改为使用炮棍直接填装,简化了操作流程,减少了作业时间;在注液枪上增设了压力表,精准控制了注水压力,杜绝了水袋压力不足、封堵不严、水袋压力过大、出现爆裂的现象

同期声:龙湖矿副矿长  杜文斌随着采深的不断增加,龙湖矿由低瓦斯逐渐向高瓦斯矿井转变,如果炮眼封堵不严极易引燃引爆煤尘及瓦斯,严重威胁安全生产。我们通过对比试验,对比爆破效果,用事实数据给职工现场讲解,提高职工对低压水袋封孔工艺替代黏土炮泥封孔工艺的认知,转变了传统思想观念。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四新”应用实践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治本之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标题】勃农公司:加班加点铆足劲 按下订单生产“快捷键”

【导语】“猫冬”变“忙冬”,干劲成倍增。眼下,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可是在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却信心满满,干的是热火朝天。为了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公司手掐订单,生产加工如火如荼。

【画外】走进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钢花飞溅,机械轰鸣声和加工锻造声此起彼伏,工作车辆往来穿梭,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机加、锻焊和组装三大车间的工人们各个是卯足了干劲儿,实行三班倒加紧作业,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赶制免耕播种机和玉米脱粒机而努力工作,工人们的工资也是过去的一到两倍,这为企业走上良性“快车道”,全力确保春季会战获得全胜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期】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机加车间工人程绪银:“自从上次疫情以来,我们非常忙,每天厂子都有十几天大挂车等着装货,厂子效益好,我们干活都有劲,每天都工作十二个小时,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中午都不休息了,吃完饭就干活,厂子效益好,我们挣的也多,每天过的都很充实,很开心,鼓足劲,就是干。”

【画外】为了实现“加速跑”,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通过科技“智造”将企业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标杆”,公司引进的机器人自动焊接,数控车床还有坐标检测仪等高科技设备,使产品质量和档次更上一步,助力企业生产提质增效,智能设备提速和质量比人力提升10%,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添薪助燃”。

【同期】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晨:“目前我公司正处于春季会战阶段,与同期相比有所提前,因为今年粮食价格较高,农机市场空前高涨, 我们的销售订单也是络绎不绝,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开展了全力奋战一百天活动,全体员工加班加点保生产,日完成产值能达一百万以上,与往期相比产能提高了近50%。在全力奋战一百天后,我们公司的产值将突破一亿。”

【画外】防疫生产两不误,两提高。为了实现企业满负荷运转,企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政策,员工需经过测温、扫描龙江健康码、戴口罩三道程序检查且合格后,才能进入厂区工作。车间内工人们正戴着口罩按照生产操作流程对农用机械进行组装和加工制作,厂区还有人员定时进行消毒消杀,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目前,勃农公司的装配速度和发货速度明显提高,销售量猛增,产品更是供不应求,特别农机政策补贴重新落地后,让企业订单和效益实现了成倍增长,预计今冬明春,企业效益将有望达到一亿两千万元左右。

【同期】勃农兴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晨:“在保证生产的同时,我们公司对疫情防控工作也是丝毫没有松懈,要求所有人员两点一线,非必要不聚集,不聚餐,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按咱们黑龙江地区的春季播种时间计算,过完年之后我们大约还有80天的生产时间,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奋战80天,再创一个亿,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标题】勃利县:小小草莓好“钱”景 特色种植喜上“莓”梢

【导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勃利县立足资源优势,坚持发展特色农业,如今,小小的草莓秧苗铺就了现代化智慧农业的发展之路,成为开拓现代设施农业、休闲旅游的新亮点,助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画外】初冬时节,室外虽已冷风刺骨,但在勃利县七小勃农场的智能温室大棚内却朵朵小花绽放,温暖如春,一片生机盎然。工人们正忙着为草莓秧苗掰叶、疏果。从8月末开始定植栽苗,现在一颗颗草莓秧苗已经进入了盛花期,蜂箱里的蜜蜂也忙着为草莓花朵授粉。草莓的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而是遵循自然规律,为草莓营造天然的生长环境。

【现场】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奇晔

(我身旁这些可爱的草莓秧苗名叫红颜,这个品种的草莓秧苗生长力强,特别适合东北地区的土壤和温度栽种,还可以连续多次开花结果,具有产量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认可。)

【同期】七小勃农场经理 彭艳红

(我们园区一共种了九栋草莓,其中八栋是以红颜为主,我们主要是以蜜蜂授粉,然后肥料是以豆饼和红糖发酵为主,以灌溉能增加一些产量,等到上市的时候一栋草莓一亩地大约能产5000多斤左右,刚上市的时候大概是60元左右一斤。)

【画外】以品质占领市场,创新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除了大量种植红颜,企业还大胆创新种植品种,用科技助力草莓产业提档升级,多次与省农科院进行技术合作,试种了小白、粉玉、杏香等品种的草莓,并套种了绿叶蔬菜,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寒地特色种植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企业后续发展趟出了一条多元化之路。

【画外】特色种植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也吸纳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农闲时节的村民们带来额外的收入。家住勃利县大四站镇大连村村民王喜玲就是受益者之一。

【同期】大四站镇大连村村民 王喜玲

(往年我们就在家呆着,也没啥活儿干,今年我们在草莓园干活,我们一个月能收入两三千块钱,我们挺好的,家里都减轻不少负担。)

【画外】待元旦前后,8栋大棚的草莓即可陆续成熟,预计可产草莓近10万斤。届时,企业将通过采摘和入驻实体超市、线上销售等多种方式,拓宽草莓销售渠道的同时,提高草莓种植产业的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同期】七小勃农场经理 彭艳红

(我们下一步发展园区还会增加一些项目,包括果蔬种植、蔬菜育苗,多与一些农科院学习深造,要打造自己的育苗基地,让家乡的老百姓吃到自己土壤种植的水果蔬菜。)

【标题】三江变电有限公司:数字引领勇闯新路 科技创新决胜四季度

【导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抓生产、忙订单……连日来,在黑龙江三江变压器有限公司加速释放产能,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处处涌动着全力攻坚四季度、奋力冲刺“全年红”的热潮。

【画外】在黑龙江三江变电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为龙煤集团的订单产品有载调压大型主变和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进行器身安装。

【现场】勃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奇晔(订单产品所涉及到的应用技术很多都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像是绝缘成型和铁芯紧固专利技术也是帮助企业在国内同行业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这项技术在东北三省的同行业中名列第一。)

【同期】黑龙江三江变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徐忠平(这两项主打产品都应用了我们自主知识产权自有的专利技术,这两项技术应用之后,在我们所有产品中,它保证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平均降低了8%,抗干扰能力、抗冲击能力和抗过载能力、抗短路能力都平均提高了一倍以上。)

【画外】黑龙江三江变电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电力变压器及特种变压器等输变电设备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专业生产企业,2008、2018、2021年三次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获得了“2020-2021年度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黑龙江省五小创新竞赛一等奖”,“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拥有29项国家专利。除了凭借自身技术优势,企业订单不断增加,提升产能以及新技术研发也是企业产值提升的另一关键“密码”。现在,企业技术研发团队在与沈阳变压器研究院技术合作后,正在对智能化真空永磁防爆开关项目进行技术改良。

【同期】黑龙江三江变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永纯

(然后此项技术是在全国比较领先,我们运用了5G功能、真空断路器,还有具体保护的一些相应的措施,在智能化矿山运用过程中,得到一个很好的应用和使用,客户满意度、客户的认可度非常高。现在我们的开关在量化生产以后,大约年产3000到5000台,带动人员就业200到300人,年产值大约是在8000到一个亿左右。)

【画外】企业的安心发展,依赖于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府部门的精心服务。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发展,勃利县工信局派驻专人深入企业面对面、手把手指导申报操作流程。今年,在县工信局的帮助下,企业就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在勃利县乃至七台河市均属首家获此殊荣的装备制造科技型企业。

【同期】勃利县工信局党组成员 赵紫玺(面对面宣传国家及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精准对接惠企政策,培育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下一步我们将这个企业申报数字车间,让企业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画外】目前,企业的产品种类达247种400多个规格,全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较去年翻一番。未来,企业将发展路径确定为创新引领的“数字化、平台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为开创明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同期】黑龙江三江变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立贤(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瞄准发展定位,强调数字化引领,加快产业化探索,在矿用移动变电站、大型主变以及泳池防爆开关产品上,增加智能化模块、数字化模组,应用5G技术进军输变电设备新技术领域。)

【标题】紧盯“产粮大县”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导语】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我县紧盯“产粮大县”发展目标,抢抓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倒排工期,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助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画外】在永恒乡红林村东北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压路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正抢抓秋收后农闲时节,加快作业,确保土地封冻前完成相应建设任务。

【同期】黑龙江福延鼎盛建设集团 项目经理 王涛:“我们配备大型机械设备10余辆,每天我们早上4点半到晚上5点,早抓紧抢,保证工程进度,每天的大约工程量在千米左右,争取在元旦之前把所有的路床、路基及排干清淤所有项目,在保证安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把所有工程结束。”

【画外】高标准农田具有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等特点,2022年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两个项目分别是位于永恒乡境内的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和位于双河镇及吉兴乡境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面积16.9万亩,计划总投资22496万元,两个项目均已于10月24日开工建设,目前都在进行田间道路土方工程及排水沟清淤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设施条件将更加完善,机械化生产更加方便,在抗灾防灾、旱涝保收上的优势更加明显,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将全面推动县域农业生态环境高质量改善,有效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同期】农业开发服务中心项目股 股长 门宏亮:“我们将2022年高标准农田两个项目按照行政村为单位,共划分成25个作业面,与施工队伍敲定好每个作业面的施工人员力量配备及机械力量配备,保证按照施工计划顺利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我们将加大督导力度,明确施工计划完成时间,保质保量按照上级9要求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

【标题】勃利:粮企水稻收储忙 粮农利益有保障

【导语】入冬以来,粮食企业迎来了收粮高峰。在中储粮七台河直属库有限公司,送粮的车辆排起了长龙,全体干部员工昼夜奋战,加大水稻收储进度,并做好售粮一站式服务,确保农民能卖上舒心粮、放心粮、满意粮。

【画外】在收购现场,检验、称重、卸货、付款,工作人员忙个不停。在粮食质检环节,通过电脑操控随机选择八个点,用新式电子扦样器快速取样,实行扦检分离和密码检验,质检结果直接显示在电子信息大屏上,从而大大避免了人为因素。质检结束后车辆过磅时,粮食毛重、皮重、净重直接在电子屏幕显示,让农民一目了然,保证售粮全过程公开、公正、透明。

【同期】倭肯镇东升村送粮农户梁宏亮:“今年我种了10晌水稻,每垧地打了1万9千斤,始终送给中储粮,主要是价格高,质量放心。他们一卡通系统非常好,高度智能化,同时密码式检验,杜绝人情粮,我今天送完粮以后,然后当天结算完以后,明天钱就到帐,非常方便。”

【画外】为管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进入收粮季之后,七台河直属库严格执行收购质价政策,公开挂牌收购。目前,七台河直属库启动预备粮源收购,质量要求是当年产新粮,三等品以上,出米率≥67%,定价为1.35元-1.36元/斤。由于每天的车流量比较多,检验的工序有十几道,身为质检员的李凤义等工作人员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检验每一批粮、每一车粮,让每一粒好粮进入粮仓,筑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道防线。

【同期】中储粮有限公司七台河直属库质检员李凤义:“作为一名检验员,从收购开始,我们按照国家的质量要求和中储粮的给我们的标准,做到了扦检分离,严格执行一卡通密码检验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杜绝“人情粮”和压质压价,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优质优价,在确保粮食收购的质量安全,同时也确保农户的根本利益。”

【画外】目前正值水稻大量上市的季节,为了保证农民水稻顺利进企,公司大力推广售粮APP,实行网上预约,让车辆有序进入库区,在送粮的高峰期,每天送粮的车辆能达到几十辆,平均每天的收粮量在1000吨左右。

   【同期】中储粮有限公司七台河直属库副主任段金萍:“今年,我们(七台河)直属库已经启动了中央储备粮水稻轮换收购,目前已经完成了收购任务的三分之一。下一步,我们直属库将遵照国家的指令件实时启动最低收购价收购,保护农民丰产增收,保证让农民能卖上放心粮、满意粮、舒心粮。”

【标题】勃利县:体教融合创新路 为速滑后备人才储备“火种”

【导语】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我县紧抓冰雪运动和后冬奥时期发展契机,通过积极推动体教融合改革,创建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加快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步伐,为人才阶梯式输送及青少年短道速滑培训基地的建立奠定基础。

【画外】在七台河体育中心,我县业余体校的运动员正在这里进行冰上训练,全力备战市级短道速滑专业比赛。

【现场】(勃利的小队员们在市体育中心冰上训练。1、2、3,快……)

【同期】市短道速滑少儿业余体校副校长兼教练员 赵小兵

(现在滑冰的这些二十几个孩子基础打的非常牢,他们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特别好,这么多年我很少看到身体素质特别突出的孩子,这跟在特色学校的训练、在体校的训练他们的基础扎实是分不开的。基础打牢了,然后才能会走的更远。)

【同期】勃利县业务体校速滑运动员 张希饶

(我一开始滑的不是那么快,经过教练的指导,最近我滑的快很多了,我也希望有一天我站在冠军的领奖台上,像王濛、杨扬那样。)

【画外】从70年代至今,七台河市先后培养出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刘秋宏、于威等10位世界冠军,勃利县作为七台河市唯一的下辖县,一直将体教结合作为短道速滑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初冬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勃利县新起小学的操场却热闹非凡,短道速滑兴趣班的小学员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陆地体能训练。跑步、压腿、后踢腿等动作要领,老师教的认真细致,孩子们学的也是津津有味。

【同期】勃利县新起小学体育教师 周庆玉

(训练期间,我们重视兴趣培养,突出体能与陆地模仿训练。针对学生年龄差别,因人而异,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旨在重点培养和全面提高,为以后上冰奠定坚实的基础。)

【画外】依托后冬奥时期冰上运动热潮和七台河地区作为全国短道速滑培训基地的有利优势,勃利县以“短道速滑运动从娃娃抓起,从小开始培养”为宗旨,在全县范围内设立五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开设冰上运动课程,并将训练效果佳、体能素质优的队员向上级输送,形成“特色校-基础班-重点班-省队-国家队”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输送梯队模式。

【同期】勃利县青少年业余体校教练 徐子淳

(勃利县体校已经有23名正式的运动员每天去上七台河上冰,也是从这个五所特色学校里面层层选拔出来的,之前是送了七台河重点班3个孩子,这一批也是被选了4个孩子,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送重点班7个孩子,也算对勃利县也是一个突破。)

【画外】今年,七台河获得了“奥运冠军之城”纪念奖杯,有了这份荣誉的加持,七台河短道速滑事业借势腾飞,我县也将进一步强化体教融合特色教育培养, 为向上输送优秀后备人才打好基础。

【同期】勃利县青少年业余体校校长 周晓峰

(我们还计划在室外浇制两块滑冰场,为特色学校的训练和群众滑冰提供场所。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短道速滑项目,全民参与其中,为奥运冠军之城七台河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做贡献。)